时空的魔术师

December 15, 2011

今天逛了最后一天的SIGGRAPH Asia 2011 Hong Kong,不得不承认,确实是视觉的盛会。虽说SIGGRAPH是计算机图像领域的顶级会议,但是参加会议的不仅有学术研究者,动画特效公司,还有全球很多独立艺术家参与展示他们的与视觉相关的project。这种多文化多角度的融合,比单纯的学术会议,如CVPR,  更能启迪心智。其中,给我留下最深影响的还是一位艺术家的talk. 这位来自挪威的艺术家Eirik Solheim与大家分享了自己creative idea的来源,听后我个人颇有收获。主要有以下几点:

1,play with expectation.

2,   play with scale.

3,   play with time.

每分析一点的时候 Eirik都会给一些艺术创造的例子,其中在说明第三点的时候,他介绍了他之前的一个project: One year in one image. 让我颇为感叹。他给出了下面两幅图:

图1

图2

其实他这个project的技术设计很简单,就是一台固定的相机对着一个场景,设定好程序,每隔30min采集一张图片。但这个程序持续的时间非常长,长达1年,一共采集了大约16 000张图片。这些图片包括了整个一年的自然变化。如何把这个时间上的大规模数据表示在一张图片上呢?一个很naive的做法就是拼接。于是这个作品产生了。图1是分别采样了4个季节的一张图片拼接,展示出了四季的更替。而图2的图像上的一列是采样自16000张图片上的对应一列,依次按时间顺序排列。这样就把16000张图片里包含的整整一年的自然更替信息表征了出来,相当impressive。后来Eirik还做了个follow-up的工作One year in 2 minutes ,把16000张图片串成一个2分钟video, 也是很漂亮。

链接1:One year in one image

链接2:One year in 2 minutes

其实这背后更本质的问题是,如何把时空动态信息表征在一张静态图片里,Eirik的这个想法真是相当漂亮。最近在看社会学,行为学,心理学方面的书,我越来越觉得,社会学家,心理学家以及艺术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想法,比如说heuristics, empirical methodology, 才是更结合实际和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。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研究的这个系统太复杂,从top-down, model-based methodology出发很难真正解决问题。这一点,以后再把我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。

Leave a comment